请输入你的关键词,例如:建筑论文,施工方案图,园林效果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 ... >> 业务宝典 >> 制订《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前前>> 正文
制订《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前前后后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5  [2009-10-23 16:06:23]

收藏到:添加到QQ书签    百度收藏    订阅到抓虾    添加到鲜果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我摘    和讯网摘    yahoo    收藏到收客网    Digbuzz我挖网    挖客    添加到google    IE

  

  2009年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指出,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当前要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全国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措辞严厉,决定从市场准入、环评、土地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环境监管、严格依法依规供地用地、实行严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建立信息发布制度”等五项措施。

  由工信部主导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以“人均产能”为审批限制指标,明确设定了水泥行业新的审批红线。“条件”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停止审批“人均熟料产能超过1000公斤的省”所上报新建的项目。

  众所关注的停批新线政策似乎比预想中还要严厉,这也是建国以来水泥行业所推出的前所未有的政策措施。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透露:政府制定并即将出台的这个准入条件,对我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限制将会是强有力的,将在极大程度上遏止新一轮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顽疾。

  中国经济将受制于“产能过剩”

  权威人士指出:“从目前趋势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后果还在进一步发展,如果不抓紧解决,任其发展下去,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就会明显加剧、结构不协调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企业倒闭和职工失业就会显著增加、银行呆坏账将会进一步扩大,还将极大的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传统”产能严重过剩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近几年国家不惜“重金”、举全国之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大企业兼并重组、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可是在一些传统领域中,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我国水泥的总体产能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进入2009年,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据悉,目前国内水泥总产能已达到17亿吨,约有3亿吨富余产能。在这庞大的产能当中有近40%是落后产能,需要淘汰。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处长刘明表示:“目前我国水泥行业存在的问题是水泥企业过多、规模小、污染重的问题,局部过度投资”。

  “准入”将解水泥“过剩”之忧

  目前,我国水泥行业持续高速发展,已拥有产能17亿吨,几乎呈倍数翻番,而市场需求量仅约为14—15亿吨,从而充分说明了我国水泥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

  2001年,全国水泥总产量仅为6.61亿吨,到2008年,总产量已近14亿吨,每年平均增加1亿吨以上,已经达到人均消费水泥1吨的世界高水平。同时,仅2008年的新型干法水泥便新增产能1.49亿吨,而落后产能仅淘汰不到6000万吨。根据预测,到2010年,全国水泥总产量可能将达到19.84亿吨。

  如此高速发展态势,不能不让人担忧:中国的市场需求有那么大吗?严重过剩的产能究竟怎样消化?由此可见,产能过剩已成为我国水泥行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水泥产能总量过剩矛盾已经日益突出。

  解读水泥产能的严重过剩

  据权威人士透露,我国的水泥产能目前已经严重过剩,而且继续过剩的势头还相当迅猛。据专家介绍,我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国尚未淘汰的水泥落后产能还有5亿吨之多,而且基本上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其产品由于价格较低,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二是新型干法生产线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每月都有多条生产线投产,同时又有多条生产线开工建设。

  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区域水泥产能也呈现出过剩的趋势。首先是华东地区水泥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其次,华南地区水泥产能也已饱和;情况最严重的是浙江水泥,其产能过剩竟然达到了创纪录的50%。其它如中原地区的河南省,曾连续3年水泥固定资产投资位居全国第一,熟料产能7000万吨,水泥产能1亿吨以上,且仍有新线在建;中南地区的湖南省,被列为水泥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省份之一,去年新开工项目总投资额同比增幅为18.9%,而水泥增量却超过了30%;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区,未来两三年其产能过剩将超过30%。加之周边的新疆、宁夏均有自己的龙头水泥企业,同时也有大量新生产线在建,本身亦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甘肃、青海两地高达1000多万吨的过剩产能很难出省消化。

  四川水泥产能在经过1年多突飞猛进的发展后,已大大超过全省水泥的实际需求。根据业内人士分析,到2011年,四川水泥总产能将达到2.2亿吨。即便现有的5300吨落后产能全部淘汰,加上部分已经批复但未开工建设的生产线,到2011年,四川仍将拥有1.5亿吨产能。按全省实际需求1亿吨计算,仍然过剩5000万吨。

  重庆目前拥有水泥产能4100万吨,而当地市场实际需求为3400万吨,剩余的700万吨水泥大部分销往四川,与四川水泥企业形成争夺,使其水泥价格下跌到了底线。分析表明,目前重庆水泥项目投资增长仍然高于水泥需求增长,过剩将进一步加剧。

  由于我国水泥行业发展的形势相当严峻,迫使发改委重新考虑水泥产业的发展规划。有关负责人透露,当前,水泥项目核准权在省一级投资主管部门,但事实上是地方发改委、经贸委、外经委等层层多头审批。有些省还将水泥项目核准权下放到地级甚至县级,导致盲目上新项目、重复建设问题十分突出。

  目前,国家已经着手研究整个水泥产业布局规划等问题,这对地方政府盲目招商水泥项目将起到遏制作用。

  对于停止水泥过度投资、阻止产能过剩态势进一步恶化,业内人士发出很多呼吁: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对已经审批或在建项目严格进行核查,对从全国角度来看布局不合理的项目应制止和停建;防止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缓解能源环保压力;在重大项目的审批过程中启动可行性分析的专家论证机制;区域性联合限产提价;要求地方政府对当地水泥公司实行市场保护等。

  “新政”将缓解产能的严重过剩

  最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在“2009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全国“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水泥、纺织”等十九大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其中“钢铁、水泥和船舶”三大行业尤其突出,呈现出产能的严重过剩。

  他还指出:“今年前5个月,一些钢铁新开工项目未批先建或违规建设;全国水泥投资同比增长78.6%,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200多条,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此外,我国造船工业产能过剩约1600万载重吨左右,约占总能力的四分之一,前5个月船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增长55.5%”。

  专家指出:“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75%的水平”。鉴于近几年投资率逐年攀升,有关专家深感:“如果不能对我国产业的供求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及时出台与之相对应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便将会出现更加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乃至于将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发改委在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中,采取了“严格市场准入、控制新上项目;依据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兼并重组;完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等四项措施。

  专家认为:“要解决目前日趋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必须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推动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政策”和“条件”可解“瓶颈”

  国家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下滑等新形势、新背景下进行的,结构调整并非一个新课题。

  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强调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取得了相当大成效。然而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产业结构的调整又出现了新的难点和新的问题。

  “增产不增收”和“产能过剩”等问题目前正困扰着我国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将水泥行业列为“产能过剩、盲目投资”的典型。

  如何解决我国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呢?结论是:“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措施予以解决”。

  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提出,除一些受市场容量和运输条件限制的特殊地区外,限制新建日产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如需建设此类项目,必须经过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任何地方和企业不得新建立窑及其它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线。

  另外,对于外资总投资(包括增资)1亿美元及以上水泥建设的项目,须由国家发改委核准。同时要求,国外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对国内水泥上市公司的股权收购,超过1亿美元(或等值人民币)以上的并购协议,须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生效。

  “政策”对日产2000吨以下规模水泥项目的限制,是否意味着将中小水泥企业拒之门外,以此限制中小企业的发展呢?权威人士对此做出了如下的解释:产业政策不是针对所有制的,是基于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考虑的,不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要认真贯彻《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政策”还明确提出:鼓励水泥工业利用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鼓励私人资本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向水泥工业投资;鼓励外商投资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即将出台的《水泥行业准入条件》,是我国第一部对水泥行业进入设定门槛的政策。“条件”明确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人均熟料产能超过1000公斤的省将停止审批新线。同时从项目核定、技术标准等方面也做了明确规定,并将水泥质量管理规程、对比验证管理办法、化验室基本条件等三个水泥行业部门规章列入其中。

  据透露,审批红线将从矿山资源、生产规模、企业资质等多方面进行控制,其中包括:新建水泥项目的自有资金比例从目前的30%提升至50%;投资水泥行业的企业需要拥有3年以上国内水泥从业经验;相关生产线需配备30年开采储备的矿山;除西部及偏远山区外,新建生产线规模下限从日产4000吨提升至日产5000吨等。

  很明显,《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将使那些以并购重组为扩张方式的大型水泥企业因此受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认为,这项新政主要是对于新增产能的约束,对于中国建材、中材集团这样以收购方式发展的企业来说算是最直接的利好。而对于海螺、冀东这样以新建方式发展的企业来说,可能在部分地区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据悉:“除去上述准入门槛外,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还可能配合出台一些信贷资金方面的限制政策。”

  重组是“水泥”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球大型水泥跨国公司在我国境内兼并重组,构建战略联盟谋求扩大企业规模,已成为当今水泥工业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水泥企业在我国兼并重组也大大加快,都想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几个生产规模巨大、产品竞争力更强的水泥企业巨头,通过规模扩张和提高市场占有率来强化竞争力。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产品质量是水泥工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基本着眼点。我国虽然是水泥大国,但不是水泥强国,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落后工艺水泥还占55%,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是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

  水泥行业加速重组步伐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世界水泥需求下降明显:东欧产量下降了12%,俄罗斯下降25%,北美下降了20%。与此同时,2009年一季度,西欧地区下降了24%,东欧下降了33%,美国下降了17%,东南亚等之前发展不错的地区也放缓了发展速度。而中国,2008年水泥行业经济效益却仍然保持稳定上升,全行业实现利润28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可以说,水泥行业是所有原材料行业中表现最好的行业。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水泥产量普遍降低,而中国却保持着一枝独秀,是否意味着水泥行业已经整装待发?

  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作为基本建设的“粮食”,其他行业的振兴与发展也将带动水泥行业的发展,因此振兴十大行业也将为水泥行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随着国家4万亿元投资拉动计划的实施,中国水泥需求已经呈逐步上升趋势。国家加大投资首先受益的是水泥行业,受益最大的也是水泥行业。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熊必琳指出:“大量的城市基础建设、农村城镇化、公共事业建设等对水泥的需求是刚性的,而伴随着中央政府对投资的拉动和各项经济的振兴、灾后重建计划的实施和推进,使新一轮基础建设高潮即将到来”。

  业内人士分析:对于国内水泥工业来说,并购重组是其必由之路。水泥行业的并购重组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而且成效显着,如南方水泥短短两年时间产能已过亿吨。

  在金融危机下,行业较为低迷,资产价格相对处于低位时进行重组,对企业来说是相对较好的选择,在某些产能过剩的区域进行重组也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改善市场竞争状况。

  目前,不仅是国内水泥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此起彼伏,外国资本也蜂拥进入中国水泥行业,这都将加速水泥行业的重新洗牌。到目前为止,世界排名前10位的水泥企业中有6家以及多家国际金融资本,比如摩根士丹利、国际金融公司、高盛等都纷纷介入。

  中国水泥行业不断上演着各式整合并购大戏,其中以国字号水泥集团最为抢眼。南方水泥的横空出世,触发了水泥行业的链式反应。以海螺集团、中国建材为首的大型企业瓜分区域市场,他们或扩大产能,或直接“吃掉”同行。而以美国高盛集团为代表的外资动作频频,也准备在产业整合中唱出一番好戏。

  受惠于国家政策、市场前景被广为看好的水泥行业重组再掀波澜,传闻已久的北方水泥终于浮出水面。北方水泥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建材向打造3亿吨水泥产能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同时,此举对北方地区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与南方水泥和中联水泥绝对控股不同的是,北方水泥将与更多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合作,共享北方地区水泥联合重组的盛宴,采取分步增资的方式滚动发展,力争3年内使水泥产能达到5000万吨。

  据悉,不久前“中国建材”和海螺水泥,几乎同时对外宣布,将在未来几年内加大对河南水泥市场的投资力度。当然,这其中还不包括同样拥有强大市场号召能力的河南本土水泥企业同力水泥、天瑞集团和孟电集团等。

  “中国水泥”将由大变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材生产和消费国,但总体技术水平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以水泥为例,中国水泥生产规模占世界水泥生产规模的近一半,但是在技术水平、专业化程度、生产方式和营销模式等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大区域整合力度、减少恶性竞争、建立良性市场是水泥行业面临的迫切需求。因此,建材行业特别是水泥行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整合。

  在整合过程中,本地大型企业和外资巨头,开始了联合重组的进程。在拉法基、豪西蒙等企业参股或控股国内区域水泥龙头的同时,中国建材、中国中材等中央企业也纷纷上市,加入竞争行列。

  我国水泥行业在“十一五”后期投资过猛。2008年我国有新型干法生产线934条,熟料产能7.6亿吨。2008年中国完成水泥投资1051亿元,增幅高达60.8%,其中新开工建设208条生产线。2009年中国新型干法生产线将达到1130条,熟料产能9亿吨,水泥总产能达到14亿吨。

  以四川为例,2008年四川累计投资额为90亿元,名列全国水泥投资之首,同比增长145%。在建和拟新建生产线83条,合计总产能为9970万吨,地震后又增加了33条,产能6000万吨,并且将在2011年建成,新增总产能将高达1.6亿吨。加上目前的产能,2011年,四川水泥产能将达到2.2亿吨(人均产能高达2.5吨)。专家预测,四川水泥消费量为5000万吨,2011年四川水泥产能将严重过剩。

  有专家认为,四川、安徽、湖南等几个地区水泥产能总量已经很高,但是投资热度依然高涨,对于这些水泥产能明显过剩的区域,可能会停批新线。国家将对新批建水泥生产线实行更加严谨的总量控制措施,也有可能叫停一些核准完毕的待开工项目。而那些地处产能严重过剩区域的拿到批文后长期不开工,或资金不足的项目将首当其冲地成为被清理对象。与此同时,浙江省也暂停审批水泥项目,这意味着国家出台水泥发展规划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持续走好,基本建设投资的稳步增长,水泥产品的需求也将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水泥行业有望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同时,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大型水泥跨国公司和集团,采取在我国投资或合资建厂以及收购兼并的办法,将水泥生产基地转移到我国,而国外资金及技术的进入将在很大程度上加快我国水泥行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中国入世后,一方面使我国水泥行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被迫加快自身的产业升级步伐,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的相对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水泥工业产业发展政策》的重新修订、《水泥行业准入条件》的呼之欲出,将极大程度上遏止新一轮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顽疾;将会对水泥产业和水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强化全行业转变增长方式的紧迫感,促进结构调整,提高水泥工业整体素质,实现水泥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相关文章
相关图片
 
资讯排行
· 广州新客运站将规划为“都市综合体
·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枫叶印象
· 华西村欲建世界最高金塔
· 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和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
· 武汉“瓦良格”风格的航母式建筑(图)
· 美国新奥尔良设计出巨大的未来生态建筑
· 建筑师可恩·奥瑟斯设计出马尔代夫漂浮岛屿
· 迪拜“疯狂”建筑 吸引全世界的富豪(图)
· 韩国将建亚洲最高大厦 将申请环保建筑银
· 中国建筑至少融资426亿 中小板IPO审核重启
最新企业
· 上海清雅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 上海聿活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宁波建工集团建乐分公司
· GID国际(美国)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常州大使涂料有限公司
· 江苏旺兴特种焊材有限公司
· 秦皇岛市鑫世元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东平县伟峰矿山机械制造厂
· 金宏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河南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
图片资讯

中国筑业建筑网

沙特麦加修建81

中国耗资近5亿在

迪拜计划再建世

新加坡建造生态

重庆拟建全球最
工程信息
· 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综合实验楼
· 京包高速公路南沙河管理中心
· 安乐林路综合楼(酒店及商务办公)
· 七星湖公园二期
· 镇江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外幕墙工程
· 世纪广场工程
·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四期工程土建及水电安
· 南京凤凰置业有限公司凤凰和美项目
· 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
· 无锡科技商务中心
产品信息
· 圣羽膨润土防水毯 景观水系防渗
· 地下室防渗工程 圣羽GCL膨润土防水毯
· 圣羽HDPE防渗土工膜 垃圾填埋防渗
· 化工污水池防渗 圣羽防渗土工膜
· 圣羽HDPE防渗膜 人工湖防渗
· 压花路面
· 生态透水地坪
· 供应KBK轻型组合式
· 生产石子用的各种碓磕双功能破碎机、颚
· 中山监控,中山防盗系统,安防监控,闭
热门圈子
·中国老百姓买房的5大致命误区[leehaiyan]
·80后说:一辈子就栽在这破房子上[海漂一族]
·房改拿走居民10万亿和80后的全部幸福[海漂一族]
·关于剧院建设[quhuaqing]
热门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