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你的关键词,例如:建筑论文,施工方案图,园林效果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 ... >> 热点文章 >> “外滩源”的过去和现在>> 正文
“外滩源”的过去和现在
作者: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43  [2009-10-13 18:41:34]

分享 |

上海外滩,是上海历史的缩影。  
     十八世纪上海,随着地壳运动的变化,形成滨临东海和长江口及黄浦江和苏州河纵横交错连通长江流域水系的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后,上海外滩是上海城市化最早开发的地方。   
     上海城市,在这里起点,由东向西不断发展,经过160余年的建设,今天的上海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城市。   
     为了迎接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外滩滨江绿化道路工程全面开工,北外滩滨江绿化道路延伸到东大名路大连路,南外滩滨江绿化道路延伸到南浦大桥,百年的外白渡桥在船厂整修后将安装在原地,中山东一路将建造双向小车地下通道。外滩将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经历过历史沧桑,沐浴着今日明媚阳光的外滩,见证上海的历史和城市的发展。著名的上海史专家唐振常曾经说:“以外滩作为上海的代表,是恰当的,外滩当之无愧。”   
     一、外滩的源头在哪里  
     最早提出“外滩源”名称的是新黄浦集团公司。2001年上海的母亲河----苏州河综合治理取得了阶段的成果,与此同时苏州河两岸的整治和开发工作全面铺开。新黄浦集团公司把视点聚焦在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的外滩地块,经过调查研究后提出开发这一块被遗忘的角落。
     这块被遗忘的角落,东至中山东一路,西南抵滇池路,北达南苏州河路。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老建筑面积共42万平方米,地形好似半岛,开始有人提出叫它“外滩半岛”。上海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通晓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他说这里是外滩的源头。
     外滩源的提法后来逐渐被从事外滩研究、规划和开发的专业人员所接受。2001年8月新黄浦集团公司正式立项外滩源工程,同年11月同济大学城规学院组成“外滩源地区概念性设计”课题组。2002年7月起新黄浦集团公司组织“外滩源地区城市设计征集国际方案”招投标工作。经过几年来的酝酿、规划、立项、报批等程序,2003年4月30日黄埔区房地局以黄拆许字(2003)第4号发出外滩源地区土地前期开发项目《房屋拆迁许可证》,外滩源项目动迁工作正式开展了。2006年初,上海市地名管理办公室正式批准了“外滩源”地名。
     二、“外滩源”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建筑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须场所,是各个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外滩源”建筑是外滩历史发展的见证,承载着许许多多建筑里的人与事的故事,尤其是外滩初期阶段这里是上海近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外滩英国领事馆
     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最早设在上海县城内姓顾的大宅院内,上海开埠以后,英国借口“华洋杂居不便,以《虎门条约》中准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地房屋的条款,逼迫清政府签订《上海土地章程》。1845年11月29日在上海开埠两年之际,清政府上海道发布告示:“兹体察民情,斟酌上海地方情形,划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这块居留地面积830亩,即是后来的英租界。
     1846年巴富尔看中李家庄的土地,拟建英国领事馆新馆。李家庄地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西南侧,当年清军曾在这里设置炮台、守卫江防。鸦片战争时,英国炮舰攻陷吴淞口第一道防线后,又攻毁东沟第二道防线,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为第三道防线。1842年6月英国“复仇神”炮舰向李家庄炮台猛烈炮击,尽管守军顽强抵抗,但是猛烈的炮火还是将炮台摧毁了。这块土地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还有其这段历史故事,巴富尔多次考察这个废弃的炮台,不顾当时英国不准在外建使馆的法令,与该土地主人石炳荣等人洽谈购置地产。巴富尔垫资了定金后,因没有这项专款只好拖延着,才至第二任领事阿礼国接手后不断申请,终于得到英国政府批准。
     匆匆忙忙建造领事馆房屋后,1849年7月21日英国领事馆从老城厢搬入外滩李家庄新馆办公。仅用了两年,建筑出现问题被迫拆除,1852年领事馆重新翻造房屋。过了十八年,即1870年12月24日深夜零点,英国领事馆失火,消防皮管因取水路途曲折不敷应用,延误时间,火势旺烈,将房屋和文件档案全部付之一炬。因此今天很难见到早期英国领事馆的文件和照片。
     中山东一路33号英国领事馆
     今日留下的英国领事馆建筑,是英国建筑师格罗思曼和鲍依斯设计并负责监造的。1872年6月1日正式开工,并举行奠基仪式。1873年工程竣工,建筑占地38559平方米,主屋高两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屋面为四坡顶蝴蝶瓦,立面门窗采用平拱和拱券,装有硬百叶窗,并配置罗马式栏杆,在水泥粉刷勾勒横线条的外墙衬托之下,建筑外观朴实、庄重、有韵味,显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建筑北侧,建造一幢二层楼砖木结构房屋,建筑风格与主屋相同,是供领事生活起居用房。
     英国领事馆在此闭馆后,建筑仍较好地保存着。它虽然不是上海外滩留下的最老的建筑,但是留存的旗昌洋行和新天安堂两建筑仅存残屋,因此完整地保存下来的就数它了。
     新天安堂原汁原貌的遗迹
     自从英国领事馆从老城厢迁入李家庄后,李家庄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许多外国人都是信教徒,外国人集聚的地方必有教堂。原来基督教伦敦会1864年在麦家圈(今山东路)建有天安堂供外国侨民举行礼拜。英国领事馆迁出老城厢后,1866年教会又在南苏州路处建造了一个教堂,因已有天安堂,故名为新天安堂。
     新天安堂又名联合礼拜堂,由英国建筑师道达尔设计,中间修长的塔楼和陡峭的尖塔,最高处设置十字架,两边是双坡层面不对称立面,系英国乡村教堂建筑风格,由于尖塔在房屋空间中的显眼形象,在苏州河远处都能看到这个建筑标志。教堂可供五、六百人做礼拜,因为邻近领事馆,所以一度很兴旺,堂的左边还有传教士的用房。后来由于长年缺乏维修,新天安堂逐渐废圯仅存了一个空壳子,虽然如此,由于它是外滩唯一没有改建或重建的原汁原味的建筑遗迹,引起了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的高度重视。
     消失的图书馆、博物馆、戏院和出版机构
     英租界开辟后,外国侨民陆续增多,随着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西方文化也随之而来。由于这里靠近英国领事馆,西方文化传播渠道较多,又不受中国政府管辖,因此成了西方文化登陆上海的前沿阵地。
     这里曾经开设过的图书馆有:
     工部局公众图书馆(又名上海图书馆) 1849年开设,1924年迁入工部局江西路新厦
     亚洲文会图书馆 1866年开设,藏书14万册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会图书馆 1922年开设,藏书9610册
     基督教女青年会图书馆 1923年开设,藏书4000册
     广学会李提摩太(督办)藏书楼 1924年开设,藏书9000册
     这里曾经开设过的博物馆有:
     亚洲文会博物馆,亦称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1874年3月建立,收藏陈列长江流域动植物、矿物和古人类标本。1886年工部局特将馆址所在地的路名命名为博物院路(今虎丘路)。20世纪20年代因白蚂蚁蛀害房屋拆除重建,前来参观人数从几千上升至数万。
     这里曾经开设过的戏院有:
     兰心戏院,1867年建,由喜爱西洋话剧的英国侨民组织建造的木结构剧场,曾演出世界著名作品《阿依达》、《蝴蝶夫人》等,1871年毁于火灾,1872年重建砖木结构剧场,1931年迁至今卢湾区兰心大戏院地址。
     光陆大戏院,1928年设在1925年建造的光陆大楼西北部,观众厅上下两层,两侧设包厢,共有座位900只,内部装饰讲究有精致的浮雕图案,放映欧美电影,演出西洋歌剧。
     这里曾经开设过的新闻出版机构有:
     民国西报 1912年开设在博物院路(今虎丘路50号)
     中国美术杂志社 1926~1938年开设在亚洲文会
     中国博医会报 约1932年设在协进大楼
     文汇印书馆文汇印刷所 1932~1933年开设在协进大楼(后)
     广学会书店 1940年开设在广学大楼
     福音书局 1940年开设在真光大楼
     中央通讯社上海分社 1948年设在哈密大楼
     在这个占地面积并不大的地块,图书馆、博物馆、戏院和新闻出版机构如此集中地设量,是绝无仅有的。上述的这些文化机构都早已消失,但是部分建筑还在。
     消失的珂哈龙犹太会堂
     上世纪20年代起,一批批犹太人为了逃避战乱,纷纷来到上海外国租界避难,犹太人是个宗教意识很浓厚的民族,犹太人集中的地方必有教堂。博物院路20号珂哈龙犹太会堂,早期来沪“淘金”的犹太人哈同,后来成了上海滩有名的商人,为了纪念他父亲,在博物院路这块风水宝地上寻找着一块土地,请公和洋行威尔逊建筑师设计,1931年竣工后捐赠给犹太人社团。
     珂哈龙犹太会堂平面为椭圆形,一层布置讲厅、会议室和阅览室,二层布置会堂,会堂可容纳400余人。建筑立面为现代主义风格,屋顶为钢结构穹顶。当年,这里是旅居上海的犹太人重要的活动场所。可惜1986年在盖文汇报新大楼时将珂哈龙犹太会堂拆除,如今许多老犹太人到上海再也寻找不到当年的影踪。
     三、“外滩源”工程现在正在进行时 “外滩源”工程是一项城市规划建设工程,更是一项城市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工程。在已有的房屋建筑中有14幢被列为历史建筑保护单位,年代最早的已达百年以上,说这里是老上海的精华并不过言。
     “外滩源”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中山东一路-苏州河-虎丘路-滇池路范围内既有房屋的调查、规划和动迁工作已经结束。一期新建主体建筑-上海半岛酒店在定向爆炸拆除了原友谊商店大楼后正式开工,该建筑为五星级宾馆,投资3.6亿美元。第二期工程虎丘路以西,四川中路以东,滇池路以北,苏州河以南地块2007年已开始拆迁或动迁。列入保护名单的历史建筑将一幢幢加以修缮,恢复其当初的面貌。美国罗斯福中国投资基金会已有意投资外滩27号原怡和洋行大楼修缮,许多世界著名的品牌公司将相聚在这幢历史文化沉淀的老建筑里。新天安堂将按原样修复,苏州河畔将是大块的绿地和广场。
    到那时,这里有再现城市文化、城市发展脉络的历史老建筑;这里有当代最前卫的商业、金融、文化、酒店和公共广场设施;这里有美丽的苏州河水岸和城市广场绿化,是个新老建筑并存,新老文化对话的休闲、观光、购物的新天地。
     附注:“外滩源”14幢历史建筑保护单位: 1.英国领事馆(1873)中山东一路33号 2.安培洋行大楼(1908)圆明园路97号 3.益丰洋行大楼(1911)北京东路31~91号 4.银行公会大楼(1918)香港路59号 5.青年协会大楼(1924)虎丘路11号 6.光陆大楼(1925)虎丘路142号 7.兰心大楼(1927)圆明园路185号 8.颐中大楼(1930)南苏州路161-175号 9.光学大楼(1930)虎丘路128号 10.女青年会大楼(1930)圆明园路133号 11.真光大楼(1930)圆明园路209号 12.亚洲文会大楼(1932)虎丘路20号 13.仁记洋行大楼(1936)滇池路100-110号 14.业广地产公司大楼(1936)滇池路120号 2009-02-23

源自:上海档案信息网

0

顶一下

0

踩一下
相关文章
相关图片
 
资讯排行
· 武汉“瓦良格”风格的航母式建筑(图)
· 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和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
· 主题酒店式公寓设计(组图)
·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枫叶印象
· 广州新客运站将规划为“都市综合体
· 迪拜“疯狂”建筑 吸引全世界的富豪(图)
· 美国新奥尔良设计出巨大的未来生态建筑
· 世博台湾馆主题"山水心灯" 依地理特点确
· 迪拜计划再建世界第一高楼取代哈利法塔
· 上海再现传统石库门社区
最新企业
· 中国建筑文化中心
· 济南大志天成
· 北京市蓝宝新型建筑涂料有限公司
· 泊头市鑫达波纹管销售部
· 福建闽太消防水暖有限公司
· 济南高新开发区七星实业有限公司
· 上海展业展览有限公司
· 上海欧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 河北金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清河分公司
· 北京龙之飞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图片资讯

中国筑业建筑网

亨宁·拉森赢得

揭开“京城第一

世界第七高楼紫

独具建筑魅力的

武汉开建全球第
工程信息
· 顺驰林溪别墅
· 玫瑰园别墅
· “山明水秀”湖心岛贵宾会所
· 船坞混泥土工程
· 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综合实验楼
· 京包高速公路南沙河管理中心
· 安乐林路综合楼(酒店及商务办公)
· 七星湖公园二期
· 镇江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外幕墙工程
· 世纪广场工程
产品信息
· 供应慈溪屋顶天窗
· 供应余姚屋顶天窗
· 唯美展现彩砖漆
· 厚浆质感涂料
· 清水混凝土挂板
· 清水混凝土保护剂
· 赣州万向铰链横向型补偿器
· 吉安内压式补偿器找泊头鑫达齐洁
· 宜春铰链式补偿器找泊头鑫达齐洁
· 抚州无约束补偿器找泊头鑫达齐洁
热门圈子
·约克空调维修[feimo703]
·空调 冬去春来空调保养和维护要做好[feimo703]
·上海空调安装--中央空调安装常识[feimo703]
·踏上新里程 美的中央空调高速上轨[feimo703]
热门论坛